院士专家会诊“超级穿海”工程----大连地铁5号线大盾构海底隧道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3月30日至31日,大连地铁集团和中铁大连地铁5号线有限公司在大连共同组织召开大连地铁5号线大盾构海底隧道建设工作推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铁集团总工程师陈湘生,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史玉新,广州地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竺维彬、教授级高工陈韶章,中煤科工集团建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春满等五位资深专家齐聚大连,建筑师招聘围绕地铁5号线大盾构海底隧道岩溶专勘、技术难点、施工方案、风险控制措施等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为大盾构海底隧道“超级穿海”工程问诊把脉,形成了专家咨询意见。
大连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卢振勇,中国中铁副总裁、总工程师刘辉、生产管理部部长王宗怀、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于兴义,中铁投资集团总经理刘少魏,副总经理张永强,中铁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中铁大连地铁5号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玉国,中铁大连地铁5号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业,中铁一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国勇,中铁装备总工程师王杜娟等领导参加推进会。
大连地铁5号线全长24.484公里,南起虎滩新区站,北至后关村站,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8座、19个区间(含出入线段)、变电所2处、后关村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控制中心各1处。中铁一局承担5号线04标4站3区间施工,即青泥洼桥站、青泥洼桥站~火车站站区间、火车站站、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区间、梭鱼湾南站、梭鱼湾南站~梭鱼湾站区间、梭鱼湾站,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陆域段设置一处中间风井。火梭区间线路全长3310米,其中下穿钻石湾海域段2310米,北岸陆域段180米,南岸陆域段820米。
根据详勘资料显示,火梭区间约有1540米发育可溶岩,其中穿越三大溶洞群,共统计了172个溶洞,最大洞高25米。岩溶发育强烈,盾构掘进难度非常大。为此,中铁大连地铁5号线有限公司、中铁一局和城轨公司多次组织召开跨海段复杂地层专勘措施专家会、海底隧道岩溶处理专家会和大盾构专家咨询设计联络会,确定通过“钻探+CT”法进行岩溶专勘,“量身定制”了1台12.26米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过海段盾构施工,在大盾构设计制造中,建筑师招聘还增加了溶洞超前钻探和处理等功能。
据悉,该区间为大直径盾构首次使用于岩溶强烈发育、环境敏感的跨海区域,具有长距离硬岩掘进刀具管理难度大、海域高水压密封安全性控制难、高水压带压进仓作业难、下穿建构筑物沉降控制要求严、岩溶段掘进工期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岩溶、岩溶水性复杂,海上探测及工程处理难度大,无经验可循,给施工带来了极高的风险。
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梭鱼湾南站盾构工地进行了现场踏勘,认真听取了设计、勘察、施工、设备制造等单位关于岩溶处理和风险源处理方案、岩溶专项勘察情况、盾构施工重难点及处理措施、12.26米大直径泥水盾构机设计制造等方面的专项汇报,详细审阅了相关材料。
参与咨询的专家组一致表示,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采用大盾构穿越岩溶强烈发育区、环境高敏感区,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尚无工程先例,属世界级难题。建筑师招聘经过反复研讨,专家组提出了大盾构海底隧道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方案专家咨询意见和建议。
刘辉对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要求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单位齐心协力,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相应方案,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专家组咨询意见,刘辉谈了三个方面要求:一是系统全面,进一步评估、优化项目方案。所有方案都要满足可用性、可操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要求,各单位要加强互动,对关键施工环节要制定备案,SPV公司要将隧道纳入动态设计;二是实事求是,在保安全、控风险的情况下,工程措施、优化设计、资金投入必须到位;三是精心组织,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刘辉讲道,成败在细节,输赢在方案,胜负在安全。施工质量是永久安全,工程质量是永远安全。各单位一定要狠抓落实,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基本理念,消除施工隐患,确保地铁5号线在建设和运营阶段不出任何问题,体现中国中铁的工程管理和施工水平。
据了解,今年是大连地铁5号线“主体施工大干年”,也是全线如期实现通车运营的“关键年”。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勘察、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单位进一步捋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对地铁5号线大盾构海底隧道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进意义。
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总经理王江卡,二公司总经理许志忠,城轨公司总工程师杨永强、副总经理周洪谋,以及项目建设、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勘察、装备制造等单位领导和技术专家共70余人参加会议。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路聘网 备案号:粤ICP备19030684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鸿富路92号中环100 EMAIL:22344635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