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铁路隧道机械化(盾构)施工暨精品工程创建研讨会在太原召开
1月2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太原召开铁路隧道机械化(盾构)施工暨精品工程创建研讨会。来自全国铁路16个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专家和负责人约100人参加会议。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肖广智出席并主持会议,股份公司总工程师孔遁讲话,太原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白沛锋和集团公司总经理肖于太分别致辞。会议由太原局集团公司主办,我集团公司承办。
孔遁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中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国资委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带动、保障发展,实现了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行业领军优势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在接下来的川藏铁路建设中,中国中铁将超前谋划,精耕细作,主动对接,把管理力量向川藏铁路倾斜,把优质资源向川藏铁路集中,以系统思维下好川藏铁路一盘棋,以干字当头争当川藏铁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舵手。孔遁高度评价了中铁六局大盾构科研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
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公司介绍了工程管理经验。我集团公司以《攻克核心技术 铸就精品工程 实现铁路隧道土压盾构施工新突破》为题,介绍了在西南环线施工中争创铁路盾构隧道精品工程的经验。京沈客专京冀公司、京张城际铁路公司分别就京沈客专、京张高铁建设中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交流。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肖广智作了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讲座。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我集团公司盾构法施工的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东晋隧道“麒麟号”大盾构施工项目,对施工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太中铁路、石太客专、大西高铁相继开通,造成太原铁路枢纽日趋紧张,西南环线是缓解紧张局面的重点工程项目。其中,东晋隧道工程位于太原市,穿越万柏林区及晋源区,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4981米,盾构区间长达4850米,埋深8米至25米,开挖断面12.14米,是风险最高和最困难的控制性工程。
东晋隧道中部需要下穿4条城市主干道、3座桥梁、2条河道、3处人防通道、30处燃气和供水主管线,邻近商住楼群、古建筑及学校、油库、加油站等公共设施共计35处,存在64处风险源,其大粒径高含量卵石层长达1800米,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地层沉降控制难度大。为规避明、暗挖沉降控制不良、拆迁量大和对城市正常使用功能的影响,隧道中部4850米设计为大直径土压盾构法施工。
针对施工中的一系列土建及设备难题,集团公司大力倡导新技术利用、新工艺再造、新发明研发,激励攻关创新,促进工艺、工法、工装提效。施工中首次大胆采用“以排为主,排破结合”的土压平衡模式,与中铁装备共同研制了直径12.14米的我国最大直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机——“麒麟号”,这也是我国首次应用于铁路隧道施工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我国大直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设备研制和应用领域的空白,彻底打破了我国大直径复合土压平衡盾构产品技术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局面。设计研发的国内最大直径1.4米螺旋机,填补了国内大直径耐磨轴式螺旋机制造和应用的空白。创新研制的4.8公里皮带出渣系统,实现大体积渣土连续高效外运,开创了大粒径湿渣连续皮带机运输的先河,同时解决了安全把控难、作业效率低、场地占用多、环保效果差等诸多难题。
我集团公司作为“麒麟号”盾构机的研发和应用者,探索实践了“1234”管理法则,提前了10天完成隧道施工任务,创造了我国盾构施工地表最大沉降控制在10毫米之内、99.8%的管片拼装错台控制在3毫米之内的纪录;创造了我国铁路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月掘进420米,日掘进22米的纪录。集团公司先后攻克了22项技术难题,获得省部级工法12项、获得专利60项、发表专业论文23篇、形成QC成果3项,10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2项研究成果国际领先。
据悉,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推进铁路隧道机械化(盾构)施工研究实践,推动铁路精品工程建设。
(王兵华)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路聘网 备案号:粤ICP备19030684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鸿富路92号中环100 EMAIL:22344635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