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桩基智能后压浆技术研讨及观摩会在常州召开
4月13日—14日,铁路桥梁桩基智能后压浆技术研讨会在常州(金坛)召开,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领导,以及国内外三十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筑企业代表等100余名嘉宾拨冗出席了研讨会。集团副总经理高宪民,工程管理部部长马双来、科研技术部部长王武现和三公司董事长邵成猛受邀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桩基后压浆创新技术与实践”为主题,受邀嘉宾围绕该技术领域发展“风向标”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分别就国内外桩基技术发展现状,桩基智能后压浆技术应用、检测新工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通强国”已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此次技术观摩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顺势召开。据参会代表介绍,该技术领域成果的推广将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及刚度,节约建设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对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综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观摩会在集团承建的南沿江城际铁路先行段项目施工现场举行。观摩团一行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对后压浆桩基设计、后压浆智能系统、自平衡检测技术、静动法检测技术以及南沿江先行开工段创新工艺等五大版块的介绍。
“这项技术的‘降造比’有估算吗?”“单套智能压浆设备的工作效率是多少?”“智能平台是否有自动预警功能?”在压浆演示的过程中,观摩团成员和工作人员交流盘桓了很久,对现场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施工表示出极大兴趣。讨论声、压浆声将现场观摩交流推上了高潮。
“我们将在施工全周期探索应用此项技术,放大研讨效益,持续升级技术标准,提高成果转化率”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作为沪宁通道的第二条城际铁路,串联了很多第一方阵全国百强县市,这些地区承载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验试点等重要使命,加快建设必将有利于集聚创新动能、更好释放外溢效应,增强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能力,更好地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南沿江城际铁路先行开工段,进场以来持续贡献十六局模式,十六局方案,十六局智慧,坚持起步高姿态,进驻加速度,积极抢占建设主动权,充分发挥了领跑全线的样板示范作用,为后续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集团着力打造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和平台,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成就斐然,2012年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集团本级和所属子公司共10家单位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成的工程已21创国家优质工程、19捧鲁班奖、21夺詹天佑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获国家级工法22项,国家专利463项,软件著作权42项,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推该集团在2017年迈入“千亿集团俱乐部”,2018年获取“四特四甲一证(铁路运输资格证)”高端市场通行卡。
会议由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桥梁)专业技术委员会主办,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及东南大学承办,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中铁十六局集团协办。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路聘网 备案号:粤ICP备19030684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鸿富路92号中环100 EMAIL:2234463595@qq.com